本文共770字
經濟部於25日發布2月批發、零售、餐飲業營業額,其中零售、餐飲業營業額分別為3,556億元、828億元,且皆轉為負成長,分別年減3.8%、9.2%。百貨公司2月營收衰退高達19.3%,是拉低零售業表現主因。
對於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是否會持續影響到未來零售業表現,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,將持續觀察,但台中新光三越已啟動第二賣場,以及3月20日南港LaLaport新開幕,將有機會挹注營收。
累計1至2月零售業營收8,015億元,雖創歷年同期新高,但年增僅1.1%;餐飲業營收1,885億元,亦創歷年同期新高,年增4.1%。
關於零售業表現不如預期。黃偉傑分析,除了受到高基期影響外,還有三大因素衝擊。出國人次和來台人次愈差愈大,衝擊我國消費量能;廠商反映2月氣溫低、雨量多,來客數受到擠壓;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不僅影響百貨公司營收表現,相對地餐飲美食街也受到影響。
若考慮1、2月通膨因素,商品類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為2.13%、外食費為3.16%;扣除物價指數,零售業已年減約1%,顯示通膨已追過零售業營收表現,餐飲業也僅年增約1%。但,黃偉傑強調,通膨不能只看短期狀況,應該要長期觀察。
至於批發業2月營收為1兆478億元,為歷年同月新高,年增24.8%,為歷年單月次高,主因工作天數較上年同月增加,加以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呈活絡所致。
展望未來,經濟部表示,批發因人工智慧、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熱潮延續,加以下游零售通路母親節檔期備貨需求陸續展開,預期營業額將續呈增勢。零售業及餐飲業受惠婦女節、白色情人節等節慶活動加持,以及業者持續推動多品牌展電及強化數位行銷活動策略挹注,營業額年增率皆可望轉呈正成長。
據按營收計算動向指數,批發業為62.2、零售業為65.9、餐飲業為55.9,顯示3月份批發、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將較上月增加。
※ 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