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 App

  • 會員中心
  • 訂閱管理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登出

11月 PMI 指數51.4轉為擴張 中經院:目前呈現多空交戰

中經院於2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
中經院於2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

本文共988字

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/台北即時報導

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51.4,指數微幅回升1.4,是自9月轉為緊縮後,首次呈現擴張。

廠商保守面對未來半年

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,11月指數雖符合第4季旺季狀態,但出乎意外的是,PMI指數上升幅度相當有限,未見強勁反彈,目前呈現「多空交戰」情形,廠商普遍對未來六個月前景沒有非常樂觀,儘管美國總統大選已落幕,但川普2.0即將展開,廠商普遍呈現聽其言觀其行的保守、觀望、審慎與不確性的氛圍。

連賢明表示,11月PMI指數回升,主因部分業者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經貿政策而提前拉貨,推升電子暨光學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新增訂單呈現擴張,惟地緣政治風險不確性仍高,製造業未來展望已連續第三個月呈現緊縮,情況並沒有改善,11月該指數持續回跌0.4至47.9。

此外,連賢明還提到,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已有改善,這跟他們推出的刺激政策有些關係,只是目前看起來並沒有對台灣產業有太大正面的影響,主因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產業關聯性已在下降,再加上川普日前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再加徵10%關稅,台灣廠商現在愈來愈不會把中國大陸當作唯一的生產基地。

川普風險增加 汽車產業面臨緊縮

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指出,11月PMI和10月表現差不多,主因是美國選前的不確定雖減少了,但是現在則是「風險增加」,而所謂的風險,指的是川普未來要做的事,只是川普新政最後究竟會帶來的殺傷力有多強,則有待觀察,尤其是川普已宣布要對部分國家提高關稅,但目前評估應沒有那麼容易,畢竟不是川普說要做就做得成,因為很多法律問題需要解決。

此外,值得注意的還有,交通工具產業的情況相當不理想。中經院指出,歐美多家國際車廠傳出裁員計畫與下修財報等訊息,11月部分日產與豪華車亦傳出第3季財報不如預期。面臨油電車轉型、疫後高基期的修正與國產車組裝新制,交通工具產業的新增訂單指數大跌20.6至29.4,為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。

在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(NMI)部分,則是已連續25個月擴張,11月微幅攀升0.8至54.6。多數內需產業進入第4季旺季,未經季調之商業活動指數續揚1.4至55.2,連續第九個月擴張。

中經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馨蕙提醒,11月NMI未來展望已連續第13個月擴張,但要注意房市降溫、股市回檔以及製造業資本支出與顧問服務需求仍相對保守,指數下跌0.9至50.6。

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51.4,指數微...
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51.4,指數微幅回升1.4,是自9月轉為緊縮後,首次呈現擴張。 圖/中經院提供

※ 歡迎用「轉貼」或「分享」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;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

延伸閱讀

上一篇
去年出口估增近一成 上月維持400億美元水準
下一篇
去年外銷訂單估增4.5% 創歷年第三高紀錄

相關

熱門

看更多

看更多

留言

完成

成功收藏,前往會員中心查看!